优化工作环境,职能部门破解优化环境难题

hacker2年前黑客教程199

如何解决工作环境优化的问题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知识型员工的核心职业诉求之一。工作环境的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不是重点,所谓“环境留人”,重点是工作软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氛围。影响企业人文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机制、规章制度、文化和管理者的价值观、领导风格等。

在公司运营之前,需要把沟通的方式和冲突处理的方式规定下来,而且如果定下来后就是公司的章程,大家都要按照这个去执行。

因为如果一个部门工作周期比较长,并且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工作的不顺利或者个性的冲突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部门间冲突,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问题事先规定一些处理方式,分别对待。

对于私人问题可以通过邮件等相对比较含蓄的方式处理,我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大家如果发现对谁非常不满,想吵架的时候就写邮件,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然后发给自己,第二天再看,如果觉得不需要修改的话就继续发给对方,结果真正第二天发给对方的并不多,所以说愤怒之的决定一般都是错误的,要避免在生气的时候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扩展阅读: 一、管理好企业要具备“人和”

1.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成为一个优秀企业的管理者,自己在各方面一定要做得最好,是企业的榜样,把自己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到企业管理中,感染到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

2.在企业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其次就要了解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方式和工作衔接,希望所有成员能够同心协力,精诚合作,要保持一个团结的心态,要让每一个人明白,公司成败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责任是大家的,荣誉也是大家的,所以适当的鼓励还是需要的。

3.同时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消除部门之间的消极情绪和冲突问题,使其在一个严肃、竞争而又活泼的氛围中工作。

4.最后要积极培训引导新成员,并给予提升老成员的机会,使业绩得到提高。

1.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有:企业的生存、商业模式的确立、核心产品的研发、竞争优势的确立、公司运行体系的优化、团队建设、工作状态、个人生活这八大类。

1.1.企业的生存。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可以继续运行。就是说要明白企业以那种产品和方式来提高竞争力。

1.2.商业模式的确立。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就要解决持续的、可以规模化的盈利能力,只有达到了这个指标,才能算是确立了商业模式。这个问题仅次于生存问题。

1.3.核心产品的研发。核心产品是商业模式的立足之本,只有核心产品的强大,才有商业模式的成功。这应该是第三重要的问题。

如何优化工作环境

 1.加强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及

时汇报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取得政府及其

部门的认可、理解和支持。对政府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公益活动要

积极回应,在公司承受及权限范围内尽可能满足。同时,有些项目发

展要考虑与地方政府合作,切实将公司发展与地方政府城乡发展协调

一致,以利用政府资源促进公司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有关

人员的日常联系,不能仅有事才相求,"无事不登三宝殿",要采取妥

善合适的方法,日常多沟通交流,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与他们交往过

程中,同一个政府部门的不同人员对公司的影响不同,要善于处理与

每个人的关系,做到"围一敬二看三",因为今天是这个人,明天可能

是另一个人。既要尊重拍板的人,还要尊重执行的人,防止出现"中

梗阻"现象,让公司的事情顺畅地通过"中间层",最终达到预想的目

标和效果。

2.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作为企业,社会、媒体对我们的关注是不可避

免,对于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评,我们都要积极面对。要进一步加强

与媒体的战略合作,加强联系,正面引导宣传,避免负面舆情扩散和

恶意炒作。同时,要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力求负面舆情发现早

,化解快,处置妥当,防止蔓延,切实维护企业形象。

3.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当前,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

道德观念更加多样化,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客户的一些

质疑或投诉,不能视而不见、推三推四,要积极回应,耐心解释,妥

善处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建议如下:

一、司法保障与司法保护相结合。招商引资需要“五湖四海请进来”,来者为客,迎客当需“扫院净屋”。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往往是地区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和依法保护“契约精神”更能让投资者放心、安心。

二、开门纳谏与出门建议相结合。要把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家在内等各方面的经营者请进来,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对涉诉信访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信访诉求,须由一把手亲自接待,梳理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

三、加强审管联动,进一步塑造营商服务新形象。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完成与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的对接,全面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强窗口从业人员作风整顿,加大纪检、宣传、督查等部门与营商环境主管部门联动力度。

出台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办事指南,推动各级审批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标准公布、受理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示”,着力营造“清、亲、诺”营商服务良好环境。

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打造营商服务新格局。加快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以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为目标,建立“不打烊”智能服务体系,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尽量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深化“一窗”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企业开办银行网点代办等创新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群众制度性办事成本。

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组织开展涉企收费自查自纠,要求全面落实及时清理规范制度、及时报告公布制度,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台账定期报送制度、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制度。

强化政策解读,梳理涉企政策核心条款和落地流程图,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会同相关单位开展金融服务、税费减免、就业创业等涉企政策宣讲,不断扩大政策知晓率。

结合工作实际论述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

(2011年12月20日)

发展环境是区域发展第一竞争力,干部作风是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为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宏伟目标,现就加强全省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是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紧迫任务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寄托着全省人民的美好期待。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省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奋斗,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尽可能多地吸引和集聚各方面的人才、资金、项目,加速江西崛起。

1.发展环境是培育发展优势、赢得区域竞争的首要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既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随着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的布局和实施,全国各地争先发展态势更加凸显、区域竞争更为激烈,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局面。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在各地基础设施差距迅速缩小、政策优惠效应日益递减的新形势下,区域发展竞争最重要的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个地方发展环境更好更优,那个地方就能赢得竞争、加快发展。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良好的法治、社会、文化环境,为加快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干部作风是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各级干部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在很大程度上干部作风是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干部作风能凝聚人心、焕发斗志,激发和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巨大发展合力。反之,则会挫伤人们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甚至窒息生产力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作风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关系到省党代会的重大部署能否切实落实、宏伟蓝图能否变为现实。全省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必先抓环境、抓环境必先抓作风的思想,自觉立足本职,以一流的作风创建一流的发展环境,为实现省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提供可靠保证。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总体要求。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近年来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主题活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发展环境仍然是制约江西发展的重要因素,干部作风仍然是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必须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总体要求是,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以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以实现行政审批效率全国最高目标为重点,努力创建优势高效的政务和服务环境、宽松透明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和社会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的对内凝聚力、对外吸引力,形成江西进位赶超加快发展的新动力、赢得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二、着力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全省干部作风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机关和干部身上,严重程度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但影响极坏、危害很大,严重背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干部应有的新形象和创新发展的新需求,必须着力加紧解决。要紧紧抓住投资者和创业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和基层深恶痛绝的要害问题,以坚强的决心、铁的纪律予以有效整治。

1.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庸、懒、散现象是干部队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表现,是影响发展环境、阻碍事业发展的痼疾。要着力改变一些干部能力平庸、业务不精、创新意识不强的状况,坚决纠正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庸碌作风。着力解决精神萎靡不振、消极懈怠,缺乏干事创业热情的问题,坚决纠正工作中回避矛盾、怕担责任,敷衍塞责、效能低下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和懒惰习气。严肃整顿纪律涣散、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歪风,坚决纠正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不良现象和谋人不谋事甚至阳奉阴违、言行不一的不良品行。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思想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提升胜任本职工作、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牢固树立遵章守纪、严于律己的意识,始终做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2.着力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假、浮、蛮现象是干部脱离群众的表现,与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不良作风,切实纠正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在发展指标上搞假数字、出假政绩的错误做法。坚决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切实纠正调查研究不深入,下基层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作决策想当然、拍脑袋的漂浮作风。严格整顿执法检查过多过滥、趋利执法、以罚代管等执法不规范行为,切实纠正检查评比过多、而有的突出问题又得不到有效检查和整治的现象,坚决杜绝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野蛮征地拆迁等现象发生。坚决反对群众观念淡薄、不顾群众意愿和利益的错误倾向,切实纠正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行政服务语气生硬、漫不经心、态度傲慢,甚至百般刁难,导致办事卡壳多、程序多、时间长等不良现象。要弘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努力创造经得起审核、群众信得过、发展可持续的政绩;弘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立足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群众中树立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以党群、干群和谐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着力解决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私、奢、贪现象是消极腐败的表现,是侵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与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格格不入。要坚决纠正少数干部私心杂念严重,一事当前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得失的错误倾向;严肃处理少数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和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为亲友谋求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少数领导热衷于谋取部门利益,变通手法搞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错误做法。坚决反对贪图享受、生活奢侈的错误倾向,认真治理公款消费、公务接待大手大脚,超标准配置工作用车,豪华装修办公和居住场所等问题。严肃查处少数干部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收受礼金红包、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刹住对工作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占”,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歪风。要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务求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新成效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必须以系统的思维谋划、创新的方法推进,突出效能建设,抓住重点环节,务求创优发展环境取得新的成效。

1.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在巩固行政审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压缩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限。推进审批工作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着力解决行政审批中的低效率问题。严肃纠正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凡能下放的审批项目一律下放给基层,非行政审批的事项一律不准搞变相设置审批门槛,能上网审批的项目一律上网审批,能并联审批的项目一律实行并联审批,能“一站式办理”的事项一律在行政服务大厅内解决,严禁人为制造各种障碍,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促进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完善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联席审批制,实行特事特办。

2.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打造阳光政务。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外,凡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务信息都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其他有效载体向社会公开。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便民服务网络,完善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模式。大力推行无偿代办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等服务措施。建立协调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优化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科学设定程序,限定部门之间的办事时间,促进部门工作行政提速,着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

3.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社会风险评估和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等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整合执法资源。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流程,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推行和完善首错帮助、改过免罚、重大行政处罚审查备案制度,体现人性化执法和人文关怀。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考评制。实行执法检查预告和检查登记制度,规范对企业的检查行为,严格禁止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

4.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持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必须执行到位,特别是要认真落实促进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践,努力打造诚信政府。围绕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审批出让、规划管理、工程项目实施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等重要环节,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企业违法记录信息库、商品房容积率和成本公示制、建设市场信用管理等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深入推进中介组织专项治理整顿,加大对中介组织及从业人员违规执业行为的处罚力度,着力解决与主管部门脱钩不彻底、服务和收费行为不规范、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内部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实现中介服务市场化。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获取、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平安经营的发展环境。

四、坚持从严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坚持加强思想教育与强化纪律约束共举、制度规范措施与运用科技手段并用、开展集中整治与完善长效机制结合,坚持多管齐下,推进改革创新,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加大学习教育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机关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作风建设的始终。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增强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光荣传统,以优良的作风形象做社会的表率、公民的楷模。要把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列入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从思想上夯实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

2.加强重点岗位防范和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从严管理和监督党员干部的规定,建立健全干部全方位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对“一把手”、资源资金配置、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执法、国有资金管理使用、重点工程项目等重点岗位人员的防范和监管。全面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坚持把风险岗位廉洁自律和勤政为民要求纳入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做到廉能管理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围绕规范岗位廉能管理,抓好理清岗位权限、排查岗位风险、规范业务流程、推进风险防控、实行风险预警等措施落实,推进业务工作流程的再造、简化和创新,形成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长效机制。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检查考核机制,确保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有效推进。

3.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围绕政务在网上公开、公共资源在网上交易、资金在网上运行、监督在网上实施的目标,大力整合信息资源和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加快建立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经济社会服务、举报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等多种功能的网上综合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立电子监察综合监控室,逐步实现对全省各级政务服务部门行政权力运行和办事大厅、服务窗口以及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全程、实时、动态视频监察和数据监察。通过完善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公共财政资金申请、预算、拨付、管理、使用的联网审计和全程电子监察。积极推广惠民资金“一卡通”发放办法,凡能纳入“一卡通”发放的惠民项目资金都要纳入。

4.严格监督检查和问责追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督促检查。各级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对涉及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改进意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运用发展环境监测、“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日常督察、专项效能监察等手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评议评价干部机制,形成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的监督合力。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下决心督促相关部门迅速整改;对长期不抓不管、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歪风邪气盛行、发展环境恶化,或屡屡发生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案件、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地方和单位,要对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加强制定《江西省影响机关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促进机关工作人员正确、高效、依法履行职责。

5.规范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完善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促进全省各级干部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按照“突出重点、社会公认、便于操作、体现导向”的原则,健全综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评价,推行干部政绩公示制,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把定量与定性、动态与静态、平时与集中考核综合起来,突出考核的时效性和持续性,全面准确地评价各部门工作,确保考核结果公开透明、客观公正。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以务实促发展,以实绩论优劣,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形成“以绩效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机制。

6.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从2011年起,把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省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2012年要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整治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内容。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的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抨击歪风邪气,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形成以服务发展为荣、破坏发展为耻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共谋发展、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伴生难题

一、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核与辐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我国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管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四)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

(五)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六)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的环境质量.

(七)环境目标.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和农村饮水水质、全国地表水水质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好转,草原退化趋势有所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面积有所增加,矿山环境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趋势减缓,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村镇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八)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要认真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必须依照国家规定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项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加快制定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建设.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回收,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生态省(市、县)、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友好企业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要加快环保产业的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促进公平竞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环保技术装备和基础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努力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自主制造.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企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推进环境咨询市场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四、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把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水库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太湖、滇池、巢湖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海洋环保工作重点.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十二)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着力解决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城市建设应注重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十三)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2004年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应在2010年底前安装脱硫设施;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区域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对投产20年以上或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的电厂,限期改造或者关停.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十四)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发展县域经济要选择适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的特色产业,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十五)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适应抗灾要求的避灾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要充分考虑生态用水.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十六)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核电发展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十七)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国家环保重点工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从“十一五”开始,要将国家重点环保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国家重点环保工程包括: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燃煤电厂脱硫工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五、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十八)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要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配合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工作.通过认真评估环境立法和各地执法情况,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作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完善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环境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

(十九)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二十)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方式,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健全区域环境督查派出机构,协调跨省域环境保护,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所辖范围有关的环境问题.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进一步总结和探索设区城市环保派出机构监管模式,完善地方环境管理体制.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管制度,责令严重污染单位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专家和代表提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完善环境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配合司法机关办理各类环境案件.

(二十一)加强环境监管制度.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建或者停产,补办环评手续,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充分论证和后评估.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环保总局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确保出境水质达到考核目标.国家加强跨省界环境执法及污染纠纷的协调,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赔付补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赔付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拟定.

(二十二)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要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当前,地方政府投入重点解决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国家继续安排投资予以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切实解决“收支两条线”问题.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二十三)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政府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也要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管.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有利于发展的电价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实行全额收购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对通过境内非营利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环保事业的捐赠依法给予税收优惠.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国家和地方可分别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

(二十四)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收费标准要达到保本微利水平,凡收费不到位的地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单位加快转制改企,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投资主体和经营单位,实行特许经营,并强化监管.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生产者要依法负责或委托他人回收和处置废弃产品,并承担费用.推行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一体化模式,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实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权交易.

(二十五)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开展环保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饮水安全、核安全等领域的研究,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十六)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各级人民政府要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领导干部充实环保部门.下级环保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级环保部门的意见.按照政府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有关要求,研究解决环境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问题.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预警体系.

(二十七)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省(区、市)有关环境保护指标,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噪声、饮用水水源水质、流域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和生态状况评价等环境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公布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城市,并实行投资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企业要公开环境信息.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二十八)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环保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积极宣传我国环保工作的成绩和举措,参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湿地保护、臭氧层保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核安全等国际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进程.要完善对外贸易产品的环境标准,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和进口货物的有害物质监控体系,既要合理引进可利用再生资源和物种资源,又要严格防范污染转入、废物非法进口、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流失.

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二十九)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充分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和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意识,抓住制约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和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和部门都要有一位领导分管环保工作,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地方人民政府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制订并组织实施环保规划,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实现环境目标.各级人民政府要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环保工作,并接受监督.

(三十)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逐步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评优创先活动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环保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的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三十一)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事业,环境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要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以环境补偿促进社会公平,以生态平衡推进社会和谐,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把环保公益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十二)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要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规范环境信息的发布.抓紧编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经济综合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是什么?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的问题。

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思想,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理念。一是“强化招商意识”和“树立有意识招商”。营造招商引资浓厚厚氛围,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区位和产业特色精准招商。

二是摆正“取”“舍”。要树立科学招商、理性招商观念,既要敞开大门,扩大开放,大力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大企业、大项目,也要克服“招商饥饿症”,坚持走绿色招商、理性招商之路,坚决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拒之门外。

2、“放管服”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应加强上下级部门协同、衔接和配套,消除政策冲突矛盾,进一步优化部门之间的协同制衡机制,减少因机构间的职能交叉与重叠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整改措施:

1、完善招商机制。

进一步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制度,项目责任单位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项目联系领导汇报,促进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投产,顺利落户。

2、持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

坚持开展“进千企”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一批急迫问题。建立长效沟通协调机制。增强服务招商企业能力。确保企业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打开新局面。

相关文章

谷歌浏览器安卓破解版下载,谷歌浏览器破解版永久免费

谷歌浏览器安卓破解版下载,谷歌浏览器破解版永久免费

谷歌浏览器手机版免费官方下载怎样在谷歌平台看电影或电视剧 手机下载谷歌浏览器流程:首先我们打开手机,找到并打开应用市场。打开上方输入栏,搜索“谷歌浏览器”。在弹出的页面找到并点击“谷歌浏览器”。点击红...

破解版装饰游戏,装饰爆炸破解版

破解版装饰游戏,装饰爆炸破解版

哪里有破解版免费的photoshop呀? 点击下载:破解版PS软件安装包+软件视频教程链接:?pwd=3399提取码:3399很多新朋友接触PS、或者是工作需要PS软件的朋友、一定在网上要百度这些问题...

如何破解手机pin码,怎么用手机破解pin码

如何破解手机pin码,怎么用手机破解pin码

pin码被锁,如何解锁? 1、以下是我为您介绍的解锁pin码锁定的方法:用其它手机拔打人工帮助查询PUK码。登录官方网站查询PUK码。持手机卡本人有效证件到营业厅查询。2、当PIN码输入错误三次,SI...

黎明之光内购破解版,黎明之海破解版内购

黎明之光内购破解版,黎明之海破解版内购

黎明之海谢兰的赠礼怎么过 1、首先打开黎明之海游戏,登录自己的账号和密码。2、其次进入游戏主界面,点击任务关卡。3、最后需要武器和船只,装备达到一定的数量,即可通过谢兰的赠礼。黎明之海塞瓦斯托波尔怎么...

ps不用破解的是什么版本,无需破解的ps可以用吗

ps不用破解的是什么版本,无需破解的ps可以用吗

求pscc2019绿色版,解压即可使用,无需安装破解的。 PS软件与教程百度网盘资源旅誉枣免费下载软件资源实时更新旅誉枣链接:密码:ffh6资源包含:bavi视频素材、pscs6软件和虚渗色盘的插件、...

下棋破解软件,网红棋局如何破解的

下棋破解软件,网红棋局如何破解的

连段誉都不能破解的珍珑棋局,为何会被虚竹破解? 在金庸先生的所有武侠世界,有一盘难度极高的棋局,叫做珍珑棋局。这副棋局,几十年来,无人可破,只有虚竹破了,主要就是因为虚竹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对人生有探索...

评论列表

访客
2022-10-02 21:29:26

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内容。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的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抨击歪风邪气,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形成以服务发展为荣、破坏发展为耻的社会价值导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